全体师生:
2025年暑假假期即将来临,为保障广大师生度过一个平安、健康、快乐的暑假,现就暑假安全提示如下。
一、离校留校
1.学生放假离开宿舍前,应妥善保管好私人物品,不把贵重物品留在宿舍内。暑期无人使用的各类场所要关闭所有电源开关,拔掉所有电源插头,同时提醒最后离开的人员做好安全检查,锁闭门窗,做到“人走电断”,有效排除安全隐患。
2.学生离校前,要将出行时间、目标地点、出行规划等信息主动告知辅导员、家长,让辅导员、家长了解自己的行程规划和抵达时间。离津教职工落实审批手续,建议向所在单位报备行程(如目的地、联系方式)。
3.假期留校师生,杜绝使用明火和违章电器,建筑物内禁止停放电动车或为电动车充电以及存放电动车电池,注意排查各类充电设备,严防因质量问题、老化损坏、存储不当等原因引发冒烟、起火、爆炸。留校学生注意宿舍安全,不带校外人员进校、不留宿他人,临时外出时锁好门窗、关闭电源,妥善保管物品,始终保持与家人的联系,分享外出行程和状态。
二、严防溺水
1.不到河塘、湖泊、水库等危险水域游泳或戏水等。未成年人游泳必须在成年人陪同下,前往有救生员的正规游泳场所,并且全程不能脱离成年人的监护视线。
2.牢记“六不准”:不私自下水游泳,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,不在无家长带领的情况下游泳,不到无安全设施、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,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,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。
3.发现有人落水、溺水,应及时大声呼救,寻求周围大人的帮助,同时拨打急救电话,切不可贸然下水救人或手拉手组成“人链”救援。
三、交通安全
1.假期出行优先选择正规交通工具(如公交、地铁、网约车平台),拒绝乘坐无牌无证、超载或改装的“黑车”,严格遵守交通法规,不闯红灯,不翻越隔离栏,过马路要走斑马线、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,同时要特别注意过往车辆,做到“一慢二看三通过”,切记不可在马路上玩耍、嬉笑打闹或突然猛跑横冲直撞过马路。
2.认识车辆盲区,无论是玩耍还是走路都要远离车辆,尤其是远离停车场、小区出入口等车辆来往频繁的地方,确保自身安全。
3.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、法规,驾驶机动车需持有驾照;骑行电动车需满16周岁并佩戴头盔;未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乘坐机动车副驾驶座位。
4.自驾出行谨防高温引发车辆故障,出行前检查车况(轮胎、刹车、冷却液等);长途驾驶避免疲劳,建议连续驾驶超2小时需休息20分钟以上;雨天行车降低车速,保持安全车距;严禁酒后驾车。
四、旅游出行
1.学生假期外出旅游前,应主动告知老师(辅导员)、家长行程信息,做好出行攻略,密切关注目的地及沿途天气情况,要注意强降水及山洪、山体滑坡、落石、泥石流等灾害风险,强化森林防火意识,杜绝火灾隐患。
2.外出游玩时,要选择正规的景区,避免前往没有正式开发开放、缺乏安全保障的区域旅游,增强旅行安全意识,了解目的地治安情况,尽量结伴同行。
3.入住酒店宾馆后,要熟悉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位置,留意消防器材摆放位置。
4.乘坐公共交通、逛商场时,随身携带背包并置于视线范围内,手机、钱包等勿放外衣口袋;避免在公共场合显露贵重物品。
5.遇到纠纷或冲突时保持冷静,避免激化矛盾;如遇威胁、骚扰等情况,第一时间报警(110)或联系周边可靠人员求助。
五、防范灾害性天气
1.暑期汛期叠加,要关注气象预报预警信息,台风雷雨天气非必要不外出。如在外出时遇到暴雨,请注意防汛安全警示标志,避开排水井、沟渠和积水处,就近寻找安全避险场所;遇到紧急情况,请及时拨打110、119等电话求助。
2.雷雨天气要远离高大建筑物和供电设施,不在低洼地带、水塘、水库等危险区域活动,防止遭遇洪水、雷击、泥石流或山体滑坡等危险。
3.高温天气下,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出门,如必须外出,应选择阴凉处行走,并做好防晒工作,及时补充水分,预防中暑。
六、居家安全
1.假期居家时注意用火、用电、用气安全,离家时做到“三清三关”,即清厨房(关闭燃气阀门、清理油渍)、清阳台(移除易燃杂物)、清楼道(保持通道畅通)。
2.假期居家时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,不要随便为陌生人开门,若其坚持进入,应及时联系家长。严禁向楼下抛掷任何物品,不攀爬阳台、门窗或其他高处,谨防摔伤、坠落。
3.预防欺凌,与同学、朋友和睦相处,聊天或玩耍时不说脏话、粗话,不讽刺挖苦,若发生矛盾纠纷,要先冷静情绪,文明解决,矛盾纠纷升级时要及时请老师(辅导员)、家长介入解决。
七、饮食安全
1.夏季炎热,食物容易腐烂变质,应注意饮食卫生,多吃新鲜蔬菜、水果,防止食物中毒。
2.不到无证摊点、快餐店、小店购买食品或用餐,不购买过期、变质、有异味的食物和“三无”食品。
3.不暴饮暴食,控制零食摄入量,避免饮用生水,不采食野菜、野果、野生菌等高风险食物。
八、健康管理
1.假期日常生活应注意勤洗手、勤洗澡、勤剪指甲、勤换衣、早晚刷牙、饭后漱口,不共用毛巾、杯子等卫生洁具,讲究个人卫生,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。
2.假期坚持每天开窗通风,适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同时做好居家环境卫生和清洁消毒。
3.关注自我健康状况,强化自我健康监测意识,学会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。如出现发热、咳嗽、腹泻、呕吐、皮疹等症状,及时就医。
九、预防电诈
1.始终牢记国家反诈中心提醒的“十个凡是”和“三不一多”原则,学会识别“冒充公检法”“刷单返利诈骗”“冒充电商物流客服”“虚假购物诈骗”等4种高发诈骗手段。
2.96110是全国预警反诈专线,记得一定要接听。如果频繁接到一个号码打来的电话,很可能是机主号码或家人正在遭受电信网络诈骗,或者属于极易上当受骗的高危人群。
3.下载、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,使用“风险自查”功能进行自检,对个人手机信息进行有效保护,不打开、不点击、不下载非官方渠道的手机短信链接、APP。
十、网络安全
1.合理安排手机、电脑等电子产品使用时间,慎交网友,慎见网友。不参与现金充值、“礼物”购买、在线支付等各类打赏服务,防范网络诈骗。
2.假期使用网络时,要选择安全可靠的官方网站和应用程序下载内容,不要随意下载和浏览可疑的网站和链接,以免受到病毒和恶意软件的侵害,确保网络使用安全和顺畅。
3.树立正确的网络观,遵守法律法规,自觉规范网上行为,不发布危害国家安全、社会稳定,违反法律法规,违背社会公德的有害信息;不在网上恶意攻击他人;不散播不良信息;不传播谣言和虚假信息;不跟风炒作炫富拜金等庸俗行为。
十一、心理健康
1.假期中注意自我心理调适,牢记“12356”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,关注生活中的积极事件,可通过运动、阅读、社交等方式调节情绪,保持身心愉悦。
2.利用假期主动与父母沟通交流,如共读书籍、共烹美食、共担家务等,主动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,积极与父母交流;遇到困难时,也可主动向父母寻求帮助,共同商讨解决办法。
3.要正确看待暑期可能出现的无节制玩乐、紧张焦虑、悲观自责等不良状态,适当宣泄情绪,必要时寻求辅导员和专业心理咨询师帮助。
十二、假期时间管理
1.制定合理的假期计划,合理安排学习、娱乐、运动和休息时间。复习功课,预习新知识,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。
2.不参加由非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组织实施的研学实践行动,避免陷入虚假研学活动的陷阱,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不受侵害。
3.假期生活有规律,适度参加体育锻炼,保持充足睡眠。主动分担家务,做力所能及的事,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家庭责任感。
在校期间如遇安全问题可拨打校园报警电话(88181507)寻求帮助,校园报警指挥中心(监控室)位第一教学楼1楼127室。如需办理户籍业务可于7月31日,8月1日、13日、18日、26日到第一教学楼1楼102室办理,户籍咨询电话:刘老师 88181012。
党委安全工作部
2025年7月11日